「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這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家變」主題曲的歌詞,反映當時的社會現況。香港曾經歷不少大事,引發經濟危機:中英談判(97香港前途問題)、1989年六四事件、1991年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倒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IT泡沫爆破、2001年九一一事件、2003年沙士疫症、2008年金融海嘯。正如傳道書一章九節所說:「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是永恆的定律。
筆者最近在神學院課堂,聽到一位學者提出:「貧窮是一種心態」。我很認同他的觀點,如果我們時常被負面心態纏擾,就不其然活在這種境況了。但我們抱着「危機常在」的心態,就覺得這只是「家常便飯」而已,以正面回應,處理和克服困難。我們明白神有美好的旨意,便會積極接受挑戰,以笑容面對逆境。讓我們以雀躍的心抓緊神賜予的機會,一同擴展神的國度。
「危機」還是「契機」?
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五節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我們遇到急難,時間緊迫之際,更需要時間安靜等候神。危機讓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然後整裝待發。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與急劇轉變的世代,福音真理雖然永恆不變,但差傳事工的策略須要隨着社會的轉變而更新,完成神所交託的使命。
過去,宣教士遠渡重洋,須要付出很大的承擔和勇氣,經過艱辛的旅程,才能到達工場。當時教會資源有限,無法大量支持海外宣教工作,但時代急劇轉變,全球一體化成為大趨勢,交通和通訊系統發達,縮短了人和地域的距離,文化交流也不斷增加,這是個機會,是個契機!「帶職宣教」和「營商事工」早已存在,神卻在近代的宣教舞台,利用這契機,把這兩種宣教模式的作用發揮出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方宣教士藉着列強的殖民政策,自由進出許多國家,他們許多是「專職」的。 但戰後,許多殖民地紛紛獨立,抗拒外來文化,甚至外來宗教;也因着過往的歷史,以致當地人敵視宣教士。然而,部分國家比較落後,例如南亞和非洲等,需要專業人士發展基礎建設或扶貧工作:修路、建築、水利、農耕、工商管理、醫療、教育等。有些中東國家盛產石油,富甲天下,需要大量專業人士協助龐大的建設工程,財經專才來管理投資項目,這些都是帶職宣教的機會,信徒可以藉着專業技能進入這些「創啟地區」, 既在工作崗位上盡忠,又可透過生活見證,活出基督的樣式,把福音傳給別人。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頒佈,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3,365,000就業人口當中,有3.8%(即127,870人)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工作。 在12萬人中,有些是基督徒,倘若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作見證,向異文化的同事、朋友、商業夥伴、供應商、客戶等傳揚福音,基督的名便能突破種種阻礙,傳給未得之民。
帶職宣教確實可以包含許多好處:
1. 可以保留專業資格和專業地位。
2. 經濟方面可以自給自足(或部分)。
3. 減少差會、教會的負擔,用較少金錢可以差遣更多帶職宣教士。
4. 接觸層面更廣,減少福音對象的戒心,透過其他日常的途徑接觸未信者。
5. 容易進入創啟地區,工作身分受到保護,使宣教士在工場可以合法居留。
6. 若缺乏專職宣教士,支援宣教士的參與,一方面可以造就在職信徒直接參與宣教,另一方面是倍增宣教同工的方法。
此外,教會不乏具有商業頭腦和專長的信徒,可以動員他們參與營商事工。傳統觀念認為「營商」是屬世的,差傳是屬靈的,兩者不能結合,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不容易改變。然而,營商提供許多機會給基督徒商人,向眾多商界夥伴作見證,有利於社群及國家。當然,營商是十分複雜的事,不一定能賺錢,也要平衡營商和傳福音兩者的比重,因此要仔細思量,尋求聖靈的引導,以致能榮神益人,在社群中作美好的見證。以下是營商事工的好處:
1. 有助紓困解厄:營商能創造職位,生產貨品,讓工人賺取薪金支付自己的生活費,有助長遠解決貧困問題。
2. 有利進入工場:未得之民所在的地區多數不歡迎傳統的宣教士,卻歡迎外來投資者在其境內設廠生產,開辦企業,為國民提供工作機會。
3. 作美好見證:為貧困地區的人提供職位,向福音對象展示出按着聖經原則來營運的商業貿易。與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維持良好的關係,在社會和百姓中建立好名聲,發揮正面的影響。
4. 與當地教會有美好的配搭:不但可提供就業機會給當地信徒(特別是受迫害的地區教會),更有助教會提高經濟能力和認受性。
然而,在華人的差傳歷史中,只有很少「帶職宣教」和「營商事工」的例子,那麼我們是否要認真地探索呢?
檢視自己,大膽創新,努力求變
筆者試從差會、教會、神學院和個人層面,提出一些重點,盼望我們面對當前的金融海嘯,能把危機轉化為「帶職宣教」和「營商事工」的契機。
差會
教會
迎接這個急速萬變的新世代,牧者要有廣闊的視野,能接受轉變。不同的差會舉辦帶職及營商事工講座,讓教牧更新職場宣教的觀念。
為預備作帶職或營商事工的弟兄姊妹成立支援小組,以禱告支持,並在職場上提供支援。
神學院
個人
展望將來,迎接挑戰
基督新教在華二百年,無數的宣教士前仆後繼,翻山越嶺。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神讓具備某些專業技能的宣教士來華,例如:馬禮遜在東印度公司作翻譯員、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以醫療接觸福音對象,也有其他宣教士開設醫療、教育等服務,務求把福音傳給中國人。今天許多在10/40之窗的創啟國家,仍然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士參與建設、營商、教育和扶貧等工作。我們身處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盼望能好好運用神所賜予的智慧,把握機會,為祂盡忠。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全球營商宣教智庫」為營商宣教下的定義
-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