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零年,我首次接觸營商事工;有一群企業家相聚在肯亞的馬查克斯,共同采討策略性地推進神國的營商模式。當時全球經濟持續飛速增長,但看似忘卻了非洲。八年後的二零零八年末,全球經濟下滑,是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不景氣的狀況;非洲似乎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然而幾個月後,問題漸漸浮現出;非洲較富有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與礦產資源,但這些國家受到了全球市場縮水帶來的沉重打擊。是否那些曾阻礙非洲繁榮發展的市場力量,轉過來延緩了市場崩潰的影響呢?甚或,
非洲能否為經濟發展機會提供一個新的平台?
自第一次營商事工會議以來,氣溫與降雨量變壞的新聞就一直在全球升溫。非洲,這個人口相對地少、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果管理得當,可以成為氣候變化的緩衝區。非洲的財富取決她的人民;即使物質缺乏,非洲仍是上世紀教會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非洲這片土地充滿了矛盾、歡笑、衝突;許多首訪非洲村莊的西方人都讚歎:「他們一無所有,但為何會看來如此開心?」
非洲能否在社會與環境財富不受破壞的前題下發展呢?外來者對其自然資源的濫用,是引起內在衝突的主要原因;礦產資源不但沒有為當地人造福,反而變成了衝突的導火線。物質財富的增加,不代表就愈開心。事實上,抗抑鬱藥在富裕的美國之銷量,是記錄上最高的。世界能否向非洲學習,還是非洲能否向世界學習?從商的基督徒才是當今大有需求的資源。
當今的全球經濟危機,為教會提供了平台,對另類經濟體制的討論盡一份力。如果我們跟隨洛桑大會的呼籲:將整全的福音帶給全世界,我們就需要承認教會的工作能接觸生活的每一層面,所以教會需要在各個領域(包括經濟)中彰顯出來。
細心周詳的觀察員會發現,共產主義﹝在歐洲﹞瓦解十五年後,資本主義明顯地沒有按其應許使人更加自由與繁榮。事實上,大多數在地球南部的人之生活不是變得更好,反而變得更糟。
我們不難想起好些非洲領袖(包括教內及教外人士)著書描述非洲面臨的政治挑戰,卻很少非洲基督徒撰寫有關經濟發展的書。民眾視基督教只為身後事做準備,而不關注此時此刻的事。非洲的教會服務議會(The Diakonia Council)在他們的雜誌Oikos Journey中,用Oikos的形意來挑戰教會參與經濟。
Oikos意即家庭;該詞發展出兩個詞:經濟與生態。經濟的關注(oikos-nomos)通常與生態或環境的關注(Oikos-logo)脫節。但事實上,這兩方面是緊密聯繫的,都是關乎建立與鞏固一個符合神旨意的社會。
營商事工將這些相關因素整合為一商業計劃,從而實現四重底線:經濟、靈性、社會,及其投資對環境帶來的回報。
社會上大多數人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時間放在經濟活動上,而牧師除了要求什一奉獻,對經濟活動則保持沉默,把經濟術語留給「發展部門與非牟利機構」。梅甘比(Mugambi)引用泰勒(JV Taylor)的話,說:
這個宣教錯誤的後果,令基督教只在表面被接受,在正式的教會場合才能出現,而在大多數非洲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體現。泰勒用「教室裡的宗教」來反思一九六三年在烏干達的基督教……
如果非洲的經濟持續低迷,得不到發展,這會為非洲的營商事工構成威脅,還是提供機遇?
英國聖公會的宣教組織Church Mission Society(CMS)最近關閉了其非洲辦公室。非洲CMS心願繼續創新、貼近市場,故尋求以私人公司,而非以慈善形式,來開展宣教事工。草本園(Herbal Gardens Ltd.)就是非洲CMS幫助建立的一間牟利公司。該公司以被邊緣化、處於半乾旱地區的農民為目標群體,教導他們種植蘆薈,然後向他們購買,加工後銷售。草本園的經驗反映了在非洲營商遇到的典型困難。該公司位於肯亞的內羅畢,因此也受到肯亞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若要開展營商事工的公司,其股東都期待得到相應的回報;因他們看到四重底線的影響力,所以願意投資公司──但誠如一位股東所說:「不要拿我們的錢當兒戲,我們不是慈善機構。」
選擇做這門生意的首要原則是:它的目標群體是窮人;它能使用當地資源;它先為本地市場製造商品,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外匯風險。
營商事工在非洲面臨的挑戰
孕育期長:找地方與獲得許可證的時間很長,意味著在成功正式生產之前,已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堅持誠信則令公司被心怡的超市連鎖店拒諸門外好幾個月;誠實的公司會因為時間的延遲付上高昂的代價,而其他公司則通過賄賂來加快程序。
政治環境動盪不安:二零零七年底,肯亞發生選舉衝突,整個國家喪失了五個月的生產力。很多非洲國家的政治環境都不穩定;這對企業有什麼影響呢?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很可能是影響非洲營商事工的一個重大因素。在坎城、波札那與南非,其不斷增長的民主空間與經濟的穩定有一定關聯的。津巴布韋與肯亞不透明的選舉,同樣對經濟帶來直接影向。許多非洲國家仍缺乏完善的法制,增加了商業的風險。要以營商事工作為正式渠道,進入這些不穩定,卻最需要社會和經濟轉化的國家,還需要什麼呢?
公共資本偏低:減少成本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在大多數非洲國家,由於缺乏或破舊的基礎設施,導致成本增加;例如,沒有電力或供電不穩定。企業能否在這樣環境下獲利和競爭呢?
市場缺乏:低收入、高稅制,導致人民手上缺乏可用現金,資金不能流動。此外,非洲境內幾乎沒有貿易往來。每個國家和地區被殖民政治與貿易邊界分割成無作為的經濟小單位,阻攔和掠奪企業的經濟規模。要在非洲建立營商事工網,就必須尋求解決這問題。
非洲營商事工的機遇
市場開發和擴大:從另一方面看,缺乏市場也是開發與擴大市場的好機會。一些非洲國家以一般農產品或原材料維生,故具有很大的增值機會。在非洲發展綠色產業技術有很大的潛力,因非洲擁有風能、太陽能和水能。我們不難發現,若公司好好培訓當地社群,使他們能夠為自己取得高回報,企業便能成功,老闆亦獲得更大利潤。貧窮,同時意味著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啊!
影響公共政策:全球性的遊戲規定必須要重訂。據馬拉威一所著名的農業咨詢公司觀察所得,自政府開始補貼基礎投放,如肥料,全國的玉米生產就提升。多年來,歐洲、亞洲和美洲補貼農民並沒有受質疑,但論到補貼非洲農民就視為不對。營商事工必須關注政策革新,才能有公平競賽。
發展人力資源:縱然人力資源不發達是營商的威脅,但也可以是一種機會。許多非洲國家都熱烈歡迎能夠為其年輕人提供商業技能、信息、溝通與技術培訓的人。提供創業者比提供就業者,更能改變非洲大陸的面貌。權利的思維模式,期望政府提供一切所需,令人變得更被動;這需要改變成賦權的思維模式,讓人盡力尋求機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在印度的Gremlin Bank 及在肯亞的Jamii Bora Trust,都證明窮人也有銀行需求。
需要全球營商事工聯盟:洛桑項目小組第三十組營商事工專案組,列舉的營商事工企業的第十個特徵:
(企業)要善用與相同目標的機構結盟所產生的力量。
傳道書四12說:「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公司間的合作是一個強大的力量。多間公司(無論是牟利還是非牟利)連手,比孤身一間公司能為神的國度達成更多。具國度觀的企業會盡力結盟,並樂意服侍其他有相同目標的機構。
多個全國性營商事工網絡正在滋生,其中肯亞與烏干達更開始結盟。非洲的營商事工將受惠於全球營商事工聯盟,不僅能找到第二市場,還可以就神學教育、科技、技能等之交流和資金之流通。
常言道,東方文化以信諾關係做生意,西方人傾向於按合約辦事;國度企業具更高的因由與目的作合作。國際營商事工網絡能為同行業的基督徒商人提供機會,表達大公教會裡的真正信諾關係──在經商中共享資源。在過去的世代,世界各大洲的經濟發展都靠倚著非洲的自然資源(包括人力);我們也看見中國這新興的經濟強國,正積極地與非洲交好。全球營商事工聯盟的開展,是推動神國擴展的策略性機會,藉價值為本的生活模式在多個區域中傳播,讓基督的身體不僅僅享有另類經濟模式,更成為經濟的發言人。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全球營商宣教智庫」為營商宣教下的定義
-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