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于过去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年代,大部分西方宣教士都带着不少的特权进入殖民地国家事奉,因着政治和军事上的背景,没有身份和签证的困难;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被统治的国家纷纷独立,多时受压制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亦随之复苏,使传统的专业宣教士入境,甚至人身安全,都渐受考验,特别在伊斯兰教及印度教为主的国家里更甚;与此同时,因为历史背景的包袱,在前殖民地曾被外国管治的人们对宣教士与帝国主义的联想,亦成为宣教事工的一大拦阻。
近十多年来,已有不少国家对宣教士入境渐渐予以拒绝,似乎要关闭传福音的门户。但因为这些创启国家的发展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却出现了极多的商业活动和国际商机;再加上都市化的转变,现时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大小的城市内,1再加上其他的流动人口,他们可以把各样的资讯,包括信仰的内容带回家乡。换句话来说,除了电子媒体的福音传播模式之外,进行跨文化的宣教活动,要将福音带到世界大部分的未得之民,带职宣教或营商事工是不能或缺的重要渠道。
带职宣教的变化
新约圣经中,使徒保罗织帐棚与宣教事奉的配合,成为了带职宣教的先锋,虽然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讨论之处,例如:同是织帐棚的保罗与亚居拉、百基拉也有相异之处;2近代的宣教历史中,约二百年前被誉为近代宣教之父的威廉克里因要自给供应而以带职身份进入印度事奉;在华人教会历史中,来华宣教的马礼逊亦曾为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可见织帐棚宣教(带职或双职宣教)已是历史悠久的事奉模式。
二零零四年于泰国举行的“洛桑世界宣教论坛”中,曾讨论四个相关而有分别的福音和宣教范畴,3分别是带职宣教士(Tentmakers)、职场事奉(Marketplace Ministries)4、企业发展(Enterprise Development)5和营商事工(Business as Mission);其中,营商事工或国度营商(Kingdom Business)是神在这个时代兴起的一个宣教运动。6当我们要进入大部分异文化的创启国家事奉时,实在不能不深思这方面的实践。
如上文所述,带职宣教或织帐棚事奉的历史可追溯至使徒保罗,也是在中世纪一些修士的生活和事奉模式,例如以农务谋生而将福音向他人传明,是沿用至今天仍为很多宣教士实行的其中一个模式。但其中有很多差异,可能是差派机构的方针、个人的福音策略,或是入境签证和个人身份的考虑;也有不同的职业,如医生、护士、教师、行政人员、国际商业管理等专业人士等,都是过往一段很受欢迎的带职工作。
营商事工的大趋势
从笔者个人的经验和认识中,带职宣教及小企业发展的事奉模式所受到的限制渐渐增大。各地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宣教工场的本地人材不断涌现,从经济角度的考虑,为了保障本地人的就业机会,加上成本上的因素,外来的工作者相对地渐渐失去过去的优势了。此外,政治和宗教上的取向亦造成更大的难处。过去一段时期,大多宣教士以上述两类方式进入创启工场上事奉,7可是,近年不少这两类型的宣教士要面对严峻的入境要求和长期逗留的困境。
黎基传在其著作中指出五种带职宣教的类型:T1, T2, T3, T4及T5。8在他的定义中,T1是在跨文化地区工作而没有宣教异象的基督徒;另一端的T5则是全时间服侍宣教士,以工作或商业签证入境而没有进行与签证相关的工作;至于T2至T4分别属不同的程度:学习当地语言、工作、宣教呼召及需要教会的经济支持等。虽然作者在其小结中认为T1至T5各有长短,不应冠以优劣或属灵与否的评价,但今天我们面对实际的跨文化处境以及营商事工的基本理念,就显出T1及T5的弊处,因为这两个模式难以在宣教理念及商业伦理的批判下立足。T1类型的基督徒严格来说不算是宣教士,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宣教的异象和意向;而T5的宣教士则要面对逐渐收紧的政治和宗教限制。除了伦理上的考验,亦不容易在税项和日常活动的表现上过关,因而显得困难重重。
因此,我们便要思想和面对两个极化的情况。第一,主要接受传统的神学与宣教学训练的宣教士,如何参与创启国家的宣教事奉呢?而专业人士或从商的基督徒可以怎样从事有效的跨文化事奉呢?位在中间的第三类是那些已经兼备两者的同工,这就是接下来要谈及的主要内容。
预备新皮袋的需要
毋庸置疑,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宣教时代,从事专职宣教的岗位和机会渐减,难处却日增,差会亦已经在重整方向;但我们不禁要问:传统的差派教会和传福音者是否察觉这个大方向的转变,而作出相应的学习和改变呢?专职宣教士若希望进入并有效地在创启工场事奉,必须作出重大的改变,例如在专业或商业上装备。但差派教会是否能够接受和支持其准宣教士进修商业课程,或在商场里“打滚”呢?这些装备与传统的装备殊有差异,会否被指为世俗化呢?
进一步来说,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再培训”计划,让教会及差传领袖和蒙召到创启地区的事奉者,可以有足够的转型空间呢?今日的差派或支持教会不能只以被动的态度来打发他们的宣教士到创启工场,在面对新颖而漫长的宣教挑战,差派和支持者的角式实在任重道远,若对带职宣教和营商事工的认知落差过大,而支援的力量不足,便会产生误会与冲突,宣教士恐怕难以在前方有效地实践大使命了。据一份颇有份量的宣教调查指出,9曾经接受神学训练的宣教士在工场上的服侍,并不比没有接受神学训练的同工有效;根据这论调,我们实在需要仔细思考神学训练在宣教士装备中的角色了。
思考应用一
教会如何培育准宣教士?会否资助他们进修商业课程,或派他们到商业机构实习呢?全时间学位的的神学或宣教训练是否必要?要接受什么形式的神学或宣教训练呢?教会中富职场事奉经验的肢体可以在宣教事奉上委以重任,担任顾问或差传委员会的成员吗?教会中是否需要成立与海外宣教事奉相关连的商业单位呢?
营商同工的调节
随着教会的快速增长和宣教负担,加上其商业国际化的发展,营商事工已成为韩国派遣宣教士的一个流行模式。另一方面,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尤其在北美,营商事工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不少从商而热心于跨文化宣教事工的肢体变成炙手可热,特别是有经验和一定成就的基督徒商人;然而,在实践上仍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例如,当笔者仍在创启工场服侍上的时候,认识一些主要来自商界的北美宣教士,因为他们的商业身份,在其住所、交通工具、生活饮食和社交层面上,都带有一种中层的气息和优越感,与其他宣教士和当地大部分草根阶层的思想模式及生活层面都有一定的距离。当然,一些客观情况是不能避免的,但在心态上,营商事工者要调节的地方也不少。尤有甚者,虽然满怀信心与热诚而去闯商界路的不少,但也出现不少失败的个案,10故此我们也得审慎而行。
思考应用二
不少宣教先贤的脚踪与受苦和牺牲相连,主耶稣也是道成肉身住在草根的人群当中,甚至成为被欺压的代罪羔羊;但营商事工者的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是要赚取利润。我们不能妄下判语来评断,因为我们相信营商者可以是爱神爱人的同工,只是其中有相当大的张力,然而,营商事工者怎样避免高举钱财?如何实践基督的道成肉身和牺牲的爱呢?在某些情况下,营商事工士有一定的优点,例如具备经济条件和人力,也在其工作的环境内有自然接触甚至门训福音对象的良机,但要如何培育和持守一颗谦逊的心呢?更深入的探讨是支持教会在经济上的参与当如何进行呢?一些经济独立的营商事工者,是否乐意让其他的同行者参与,成为他们的宣教伙伴和看守者呢?营商事工与专职宣教同工能否有效的配合而相辅相承呢?这些都是我们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小结
虽然本文在营商事工(亦有被称为“营商转化”,Business as Transformation)着墨不多,但也只能带出点滴的探讨,很多外国的网络和网站已经有丰富的讨论,有一些更提供网上的指引和支援,11也许我们当设立专供华人浏览的网络支援,在安全的环境下,集结和分享更多适切华人的资源,使更多华人宣教同工受益,让更多装备充足的同工进入创启地区作长远而有效的事奉,为主结果。
在讨论创启地区的宣教,虽然营商事工占了重要的一环,但笔者并没有忘记,也不能抺煞其他的宣教模式,例如以专职的宗教入境签证,培训创启地区的外地劳工,帮助他们发挥更大的宣教力量;或是培训和推动来自创启地区的信徒,回到其祖国从事宣教事奉,配合定期的外来短宣力量与资源等,也是可以继续探讨的课题。
M | T | W | T | F | S | S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全球营商宣教智库」为营商宣教下的定义
- 可持续和有盈利的商业行动
- 定意对人及国家带出天国目的及影响
- 着重经济,社会,环境和灵性果效,并实现整全转化
- 关顾世界上最穷困及最少听闻福音的群体